真正的善良是什么?善良是一种选择吗?

由于各人情况不同,以下内容仅供参考。本人十多年职业命理师,万盘经验。如需八字解惑,可添加 微信:165651874  备注:网站

真正的善良是什么?善良是一种选择吗?

真正的善良是什么?善良是一种选择吗?

关于善这个字,自古先贤前辈对其做出过许许多多的解释。

对于我们个人而言,几乎人人都会觉得自己是善人,却并不清楚何为善,以及善该如何去表达出来。

在围炉夜话中有这样一句话,说的非常好,曰:“古人忠孝,不离心头,今人忠孝,不离口头,此是何等志量。”

这本书成于清末时期,这个时代相比我们现在的人,已经是古人,而句中所指的古人,就比他们更早的人了。看到这句话,我首先想到的,就是任何一个时代,似乎都不如古人淳朴善良,因为人本就很难做到如此。

就好比当今之人,韩非子说:“满嘴仁义道德,一肚子男盗女娼。”

此言正好说明了当今许许多多的人,爱把仁义挂在嘴上,而从来都不会去落实。

就比如围炉中的这句话,古人都是把忠孝放在心上,且在生活中如此去做,而当今之人,则总爱挂在嘴上,稍有一点善业,就四处宣说,生怕他人不知。

说到这里,我又想起了自己的某位友人,每次见面,几乎都会说自己的善良,而诋毁他人的不善,总会说“我如何如何的付出,如何如何的宽宏”,却不知道,当自己开始说自己宽宏的时候,自己恰恰并非宽宏之人。

人啊,总喜欢去强调点什么,而强调的往往是欠缺的,或不足,且希望如此的。

这就是人。

要了解一个人,只需要听听他说什么,以及做什么,就能了然于心。

那么,什么是善呢?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善良的,因为一不杀人,二不防火,不偷不抢,怎能说是不善?

但,在圣人眼里,这些与善不善其实关系不大,就算杀人,也可为善,关键是看做这个事情,造成的后果,以及发心如何来决定。

在仏家思想里,有‘十一善’之说,分别为:信,精进,惭,愧,无贪,无嗔,无痴,轻安,不放逸,行舍,不害。

这十一善该如何解释呢,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。

信︰谓自性清净,亦能使相应之心心所同样清净。

精进︰亦称勤。勇悍无惧之意。指能耐劳苦的心,能对治懈怠、成满善事。

惭︰谓回顾自身及所依之教法而心生羞耻,尊崇贤人善法而止息诸恶事。

愧︰谓回顾他人之讥刺而以自己之罪恶为耻,乃不亲恶人,不作恶法。

无贪︰谓对三界及三界受生之因缘厌离而无爱着。

无嗔︰谓对三苦及三苦之因缘无怒恚,而有哀怜之心。

无痴︰谓了知诸法之事与理。

轻安︰谓身心轻利安适,伏断烦恼。

不放逸︰谓防恶修善,护心不令放荡纵逸。

行舍︰谓离昏沉与掉举,内心平等均衡。

不害︰谓不损恼有情,内心只有拔苦的悲心。

在了解十一善之后,我们再对照一下自己,哪一善自己做到了呢?

是不是对照之后,发现一个都没有做到?

可见,要做善人谈何容易,不是我觉得是就是,而是要真真实实去做到,才算,更何况大善人,就更难得了。

所谓大善,就是圆满善行,全部都做得很好,不仅发愿如此,行动也是如此,真正做到了‘知行合一’,让自己的良心与自己的行为合二为一,这才算大善。

除此,还有十善法,分别为:

身: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。

口:不妄言,不绮语,不两舌,不恶口。

意:不贪,不嗔,不痴。

所谓身,就是指我们的身体不造这些恶业,口就是指我们的口业,意就是指我们的思想。

作为女人,口业是最容易造就的,一到村口说闲话的几乎都是女人,而男人则容易造身业,至于意业男女都重之。

看到这个,我们又来对照一下自己,做到了哪一条呢?

似乎,一条都没有做到,更何况做好了。

可见,要做善人,并非易事。

且善不善良,并非自己认为,也非身边人因某件事而认为,而是对待任何事都是善,对待任何人也都是善,不会因为事不同,而心有所区别,更不会因为人不同,而有所差异。

但凡选择性的善良,都非真善,也就无法称为善人了。

今天就说到这里,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真正的善良是什么?善良是一种选择吗?且知道如何去行善,努力做一个善人,消除恶业,才能得清净自在的人生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6565187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henanyx.com/3723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